引领深度教学改革,提升区域教学质量——2018年研训工作要点

2017-12-19

 教育已迈进以质量为核心的新时代。2018年的研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教育局提出的“公平而有质量的高品质教育”这一核心目标,凝聚教学质量新共识、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构筑教师人才新高地、健全教学管理新常规、培育教学改革新成果。结合江苏省示范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创建,探索学科教研、科研、培训、信息一体化模式,形成开放、灵活、高效的研训机制,奋力提升梁溪教学质量。

    一、启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

“深度学习模型”在课堂中的运用,是当前教育界的前瞻性课题。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浅层学习”、“被动学习”问题,大力推行“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破解学生负担难题,促进学生学习力生长,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经过一年的努力, 10%的学校成为课堂教学转型样板校、20%的教师成为课堂转型的种子教师、30%的学校提出清晰的教学范式、40%以上的课堂明显体现转型课的特征、50%的学科组能够真正展开主题研修、找到坚实的研究载体, 60%以上的教师愿意改变、并尝试自觉改进教学, 100%的校长真心启动课堂改革行动。正视课堂危机,是促进课堂创新的牵引力。我们希望: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努力,真正突破“不想变”、“不会变”、“不能持续变”的学校教学现状,让梁溪区的课堂教学有较大的改观。

 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发展中心提出《梁溪区实施“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指导性意见》,研究先行,提出课题;滚动研训,形成共识;抓好试点,逐步完善;活动展示,多元评估。各校要加大学习力度,切实引领改变教学观念,提出校本方案,建构教学范式,展开深度主题教研,抓好行动研究。 

     二、继续深化教学常规管理。

重建教学“五认真”。“五认真”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深度学习,从最基础的“真学”开始。继续抓好教师备课,提升备课和课堂实践匹配度;继续抓好作业改革,挖掘作业背后的教育价值,倡导教、学、测一体化;继续抓好上课,特别关注学习活动设计,在思维的发展中走向深度学习;继续抓好学生辅导,强调学生和学情研究,进而提升差异教学品质;继续抓好考核,强调实证分析和跟踪机制,以学测反观教学、改进教学。2018年继续优化“教学调研日”的设计,将利用教育局《梁溪区中小学绩效考核方案》中的“教学与改革”这一杠杆,推进教学“五认真”的重建。

提升校本教研品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缺乏实效,存在着“无主题”或“主题模糊、泛化”的现象,没有进行精准定位,持续开展跟进性的主题活动。2018年,我们要根据区域的“主题”来确定研训内容:第一,主题确定优质化,教研主题来自于课堂教学,活动立足于问题解决;第二,活动设计序列化,强调教研组围绕主题设计安排一组关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序列化活动,做到理念新、目标清、过程实、效果显;第三,实施准备精细化,特别是课例的研讨,要与主题教研有机联系在一起;第四,教研、科研一体化。

推进“绿色评价”工作。继续深化命题改革,在各学科命题试水的基础上,坚定改革信心,完善命题内容和形式,制订《新质量时代的命题改革方案——梁溪区中小学命题改革指南》,提供各科样卷,将学科关键能力进一步清晰化,真正做实以命题撬动课堂教学改革。其次,深入推进学校绿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五爱、连元街、崇宁路、东林、扬名、沁园、花园、兰亭、芦庄一小、通江、南湖)找到评价突破口,制订校本化推进方案;再次,解放和扩大学校评价自主权,在绩效考核中融入更多学校自主发展的部分,鼓励校本化学业评价改革,三年内在某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三、开展“五力修炼”教师培训活动。

升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建立结构性、模块化的培训模式。围绕“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这一主题,继续加强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训,提升课堂教学理解力;加强深度学习和教学范式改革培训,提升课堂教学建构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培训,提升课堂教学创新力;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力;加强主题教研培训,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和反思力。围绕“五力修炼”,深入推进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学科种子教师培训、校级及中层业务干部培训等培训工作。大力推进“读书+”活动,向全区教师推荐阅读篇目,展开深度阅读、研讨、实践等系列活动,通过考试等措施检验研训效果。在本年度,优选大项目培训工程,做实、做深、做出特色。

四、继续推进学科高地建设。

    “学科高地”建设已经成为梁溪教研一大重要战略选择。继续完善《梁溪区中小学学科高地建设指导性意见》,优化“团队水平度”、“教研品质度”、“课堂效益度”、“课程创新度”、“质量提升度”指标体系,在全区形成良好的教改氛围。采用“一体两翼”的思路,深入推进学科团队建设,以教师发展为主体,继续抓好“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定期、持续举办“学科团队名片展示”活动,提升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水平,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评选出来的首批学科高地全部完成展示,带动更多学校、更多教师参与到学科建设上来。

 


创建时间:2020-04-29 13:57:52
来源: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