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
(注:本文系国家级教育成果奖申报材料)
《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是在学校“智慧教育”特色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于2008年启动,历时10年之久。研究旨在建设师生自由成长的生命场,激发教师灵动而智慧的教学,让学生满怀自信地看待自己、看待学习,释放生命的灵性,让学校成为师生智慧共生的成长乐园。
研究背景
连元街小学《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根植于连小一百二十年的文化土壤,具有深厚扎实的研究基础。从“九五”现代开放教学、“十五”有效教学、“十一五”“十二五”的智慧教学到“十三五”“稚学课堂”。该项研究既体现了历史沿革中的一脉相承,又把准了时代的脉搏,将研究的视角从学习者的外部转向学习者本身,用学习方式的变革来撬动教学改革,从而建构起一种儿童立场的教学文化。
内涵解读
儿童:此处特指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儿童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存在,具有可贵的原动力,潜藏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其生活经历、心理感受与精神需要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学习活动:儿童为认识世界,理解、记忆、重建知识以实现自我,与他人互动而采取的有价值的实际行动。
自主设计: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参与学习全程的计划和实施,包括主题选择、方案设计、实践操作、展示评价等学习流程。
“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指儿童作为学习主体,以积极主动的生命状态参与学习全程的计划和实施的探究活动。它主张回归儿童,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成长背景出发;相信儿童、依靠儿童,充分发挥儿童的元认知,实现自我导向的学习;发展儿童,立足儿童自身选择学习的内容、开发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案、运用学习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可能性。它通过儿童自我建构具有完整意义的学习生活,有效促进儿童主体自觉、学习效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
问题的提出
当下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垄断了儿童的全部生活,学习空间成为教师的主场,本应丰富多彩、自由活泼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高耗低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课堂模式僵化
当下社会普遍关注学业水平高下,教师掌控课堂主权,教学模式单一。学习内容以“认知目标”为主,与儿童生活和情意世界脱节;学习节奏步调一致,忽略个体性和差异性;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为主,表现为单向度静态认知;学习评价注重结果,唯分是举;学习时空局限课堂,活动范围和领域狭隘封闭。
儿童主体弱化
儿童长期处于被制约、受支配的地位,学习环境未形成自由呼吸的健康生态,自主学习活动时空受限;内部学习动机被抑制,缺乏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儿童的直接经验被忽略,缺少积极的情感体验;面对困境意志薄弱,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决心。课堂上生命难以自由舒展,学习活性未能有效激发,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较低,课程民主和课程自觉未得到充分体现。
学习思维浅化
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往往以教材学习为目的,采用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强化训练的方法,三维目标未能有效整合并建立内在联系。对于知识重难点和儿童的兴趣点,习惯采取集中式聚焦而非发散式思维,仅仅满足于结果揭晓而忽略发现的过程。儿童缺乏触及思维深处的深度体验,导致无法真正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联系与转换、应用与迁移、解决与创造,儿童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和建构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解决问题的过程
围绕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这一主题,我校的实践与研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兴趣社团试点:起步阶段(2008年-2010年)
2008年,我校启动以“社团联盟”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改革,固定每周五下午时段,在校级、年级两个层面的红领巾社团、缤纷世界美术社、快乐音符音乐社、阳光体育运动社、小网虫信息社等180余个社团一起活动。儿童自主选择学习活动,获得全新的活动课程体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独立的能力。学校决定以社团活动为试点,尝试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为此,学校采用个别访谈和调查问卷的等形式,广泛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学习需求,招募教师志愿者成立学习指导中心,为儿童自主设计学习活动提供支持。
(2)学科领域推进:实施阶段(2010年-2015年)
两年的“社团联盟”活动在市、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原崇安区教育局以我校为蓝本,在区域内全面推进“主动发展日”区域课程,打通区域内的校际屏障,实现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为了推动“课堂”这一主阵地的根本性变革,我校不断丰富国家课程的实施方式,将“社团联盟”的已有研究经验推广到学科教学领域。结合学科课堂内学生的兴趣点、疑难处以及学科实践活动,以信息的“搜集-处理”“猜想-验证”“归纳-提升”等方式进行富有学科意味的延伸学习、拓展学习、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创新实施方式带动学科的变革,凸显出学科课程的张力与活力。
(3)跨界学习整合:创新阶段(2015年至今)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校从“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儿童特有的游戏精神出发,大胆地提出以主题学习为载体进行学科融通的学习活动自主设计,从学科领域进而拓展到跨学科领域,贯穿全学科,体现全整合。各年级成立了儿童研究院和指导中心,对学习主题的聚焦、学习活动的实施、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成果的呈现等进行指导。儿童的学习内驱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各方面的素养也在跨界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首批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并获得成功,成为领跑省、市、区域的校本课程改革范本。
2.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弥补课程实施中教师主导带来的儿童主体性缺失,学校围绕“回归儿童,以学为本”这一核心,由儿童参与学习全过程、全领域的“自主设计”。通过三大领域,以自由开放的格局涵盖儿童完整的学习生活;亲历三阶进程,使儿童获得自决自律、自我省察、自我调节的元认知体验;依托三大支架,实现资源的多方贯通和有机整合。“三•三”实践样态有效促进儿童自我建构、合作互助、创生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大领域
指向学生社团活动、学科教学、跨学科学习活动,“社团联盟”“学科课堂”“跨界学习”三大领域基本涵盖儿童完整意义的学习生活。
(2)三阶进程
根据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儿童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儿童开发自己做主的课程,以“发现者”“探究者”的身份亲历由共商主题、自选方式、个性评价组成的“三阶”学习活动进程。
(3)三大支架
儿童自主设计学习活动需要必要的智力和资源支持,由班级、年级、校级三位一体的三级指导中心,各领域的拔尖人才、专业人才、民间艺人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和丰富的体验场馆组成的校内外课程基地就成了实现儿童学习活动自主设计的三大支架。
成果的主要内容
1.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的价值取向
“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转变教师原有的“知识本位”“教师主导”的价值取向,尊重并凸显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把“教室”变成“学堂”。学习活动回归儿童,释放了儿童向往自由的天性和作为天生学习者的潜能。儿童基于生活经验用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生活,链接已知,贯通未知,实现了群体的自觉成长,儿童真正站在了学习场的正中央。学习活动在丰富、多元的情境中得到意义增值,面向儿童的价值关怀得以彰显。
2. 搭建“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理论框架
秉持“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教学理念,“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以自我规划为主导、自创活动为主线,自觉成长为主旨充分体现课程民主,释放儿童向往自由的天性以及身心协同发展的需要,学习活动从教师设计走向儿童自主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儿童的自主成长。围绕“自主设计”这一核心概念追问“自主设计是什么?如何自主设计?怎样评价?”厘清“儿童学习活动自主设计”的内涵特征、价值取向、实施策略、组织方式和影响因素并进行统整,建构“儿童学习活动自主设计”理论模型,以直观的方式将自主设计的理论框架,作用机理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推广实施并辐射研究成果。
3.形成“儿童学习活动自主设计”的实践样态
通过研究,学校以“回归儿童,以学为本”为核心,形成三大领域(社团联盟、学科课堂、跨界学习)、三阶进程(共商主题、自选方式、个性评价)、三大支架(三级指导中心、专业指导团队、校内外课程基地)所构成的“三·三”实践样态,突破课时、场所、方式的限制,实现时空重构的“拆班墙”“拆围墙”式学习。
(1)三大领域
三大领域包括社团联盟、学科课堂、跨界学习,自主设计领域的开放体现了学科之间、课堂内外的全面融通,为儿童带来丰富多元的的课程体验。经过多年的研究,学校将涉及三大领域的已经成熟且受师生欢迎的学习活动汇集成表,以“全课程学习活动自选超市”的形式供大家选择,同时也将每年新诞生的优质学习活动补充到“自选超市”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学习探究的兴趣得以激发,理解与运用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独立自主的课程能力及综合素养得到培养,实现了儿童学习的大视野、大课程和大发展。
全课程学习活动“自选超市”
大主题 | 内容 | 开发领域 | 小主题 | 课程延伸 |
小农夫 亲自然 | 亲动植物 | 引导儿童亲近自然, 帮助儿童认识自然, 鼓励儿童探索钻研 | 一年级《种子》 一年级《老虎》 二年级《菊花》 二年级《虫虫世界》 | 学校开心菜园、屋顶花园为儿童提供实践场所;校园内一百多种花木、园林景观成为课程的环境资源。综合实践、亲子体验是课程的延伸。 | |
亲古生物 | |||||
亲日月星辰 | |||||
小帮手 知生活 | 健康生活 | 拥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培养积极的生活理念,提高品质的审美能力 | 三年级《简单厨艺》 四年级《小胖墩训练营》 三、四年级《快乐音符行》 五年级《纸》 三、四《帆船皮划艇》 | 结合劳技课、综合实践课、语文课及艺术节活动,开展厨艺、木工、教室美化、自制环保垃圾盒等活动,在实践中丰富课程的内涵 | |
创意生活 | |||||
美丽生活 | |||||
小行者 走天下 | 看家乡 | 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培养家国情怀,涵养中华底蕴,打开国际视野 | 四年级《茶》 四年级《水》 四年级《无锡版画》 五年级《走进山的世界》 | 设立60个校外活动基地,通过小记者团、雏鹰假日小队等形式组织参观访问、实地探访认识家乡;每学期开展海外游学交流,走出中国,了解世界 | |
看祖国 | |||||
看世界 | |||||
小诸葛 通社会 | 民风民俗 | 在实践中品味中华传统,在理解中涵养人文气息,在交往中增加社会认同 | 三年级《泥娃娃》 四年级《竹》 五年级《航模世界》 | 参观泥人博物馆,邀请泥人专家讲座,自制泥人售卖,参加航模知识竞赛、现场比赛,走进博物馆、历史街区 | |
国防军事 | |||||
历史文物 | |||||
小问号 探科学 | 生命真奇妙 | 认识生命的意义,培养内在的自信与乐观树立科学理念培育挑战精神 | 一年级《我》 六年级《我们》 四年级《动感旋律》 五年级《无线电》 六年级《机器人》 | 低年级每两周一次的“故事妈妈”课程,家长志愿者在绘本中为孩子们讲述生命的意义;啦啦操、无线电测向、乐高机器人等社团活动为探索科学奥妙提供平台 | |
信息高速路 | |||||
宇宙太空号 | |||||
小能豆 巧创造 | 表达式创造 | 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文化体验获得智慧成长 | 二年级《创意纸工》三年级《泥塑》 四年级《空竹》 六年级《建筑》 | 学校“儿童美术中心”专用教室7个,梁溪区少年宫、无锡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无锡市少年宫与学校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儿童的课外体验提供丰富的场所 |
(2)三阶进程
共商主题、自选方式、个性评价组成了儿童学习活动自主设计的三阶进程。
①共商主题
由儿童活动研究院协同指导中心,采用“发散-集中”的方法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确定学习主题,观照差异发展。“发散”即以口头访谈、书面调查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广泛了解儿童的课程需求,以“童瞳”作为滤镜聚焦儿童的兴趣点,尽显童真、童趣、童心所向。“集中”即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梳理,分析、汇总、筛选儿童的意愿,确定学习方向。其中,既有对特需儿童的量身定制,又有对学习共同体的集体规划,实现了共性成长和个性需求的差异发展。
②自选方式
根据学习主题与学习内容,儿童在“查资料、做实验、走实地、访名人”等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自选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主的学习方式,达成对某一主题深入而广泛地学习。如:“采风式”、“竞技式”、“真人CS模拟式”等,儿童从问题情境出发,以挑战性任务驱动,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方式,调动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社会参与,促进儿童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③个性评价
主要通过自我悦纳、自我展示、自我记录三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悦纳即对每一次活动的参与进行自我肯定、自我奖励;自我展示即以原创绘本、舞台剧、主题展等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自我记录即以“连元·童年·我”成长册和“稚学慧玩护照”分别记录儿童学习活动的成长足迹。以上三种评价方式立足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自主,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激励的整体效应。
(3)三大支架
三级指导中心、专业指导团队、校内外课程基地合力为儿童学习活动自主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级指导中心
“自主”并非没有边界的绝对自由,而是将自主和他主有机结合。为此,学校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位一体的指导中心,对儿童自主设计过程中的选题、实施、调整、资源等提供有力支持。
专业指导团队
开掘人本资源,充分利用教师、家长资源以及社会力量,形成由各领域的拔尖人才、专业人才、民间艺人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为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进行专业引领和问题解答。
校内外课程基地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搭建丰富的资源平台。建设开心农场、厨艺坊等体验场馆,成立60个校外儿童“博物馆学校”,儿童在自由开放的情境体验中经历真实的学习。
4. 确保儿童对学习活动的全程自主设计
学校出台了《“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行动指南》,明确了学习活动设计的管理细则和评价机制,保障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有序推进。学校建立学习活动评价的“绿色指标”,各年级编写《学习活动评价表》,改变知识、技能取向的单一评价,建立身心一致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儿童的学习成果,突出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以及修正功能,以制度推动这一教学变革的平稳推进。儿童真正走到了学习场的正中央,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5. 实现儿童、教师、学校的共生共长
《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自实施以来,广受儿童、家长的欢迎,有效推动了儿童、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
(1)涵养充满灵气和自主成长的儿童文化
各类学习活动在顺应天性里努力保护着儿童的内生力量,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学习生活,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儿童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本能,形成了乐在其中的表达场,在丰富、多元的环境中,儿童的学习得到意义增值,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以此来撬动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培植基于未来发展的生长点。其中既有对学习共同体的集体规划,又有对特需儿童的量身定制,实现了共性成长和个性需求的差异发展。连小学子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奖2046项。特需课程组的小发明家习羽彤和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了“小能豆巧创造”组,一年内成功申请15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学校现有86位同学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证书。
(2)建设一专多能和协同发展的教师队伍
从教师层面来看,《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使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启动者、陪伴者与共研者。他们唤醒并点燃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情味、决断力和坚定的信念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他们更新育人理念,完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具备跨界共融的全学科教学能力。协同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了智力共同体,实现专业的相互支撑和优势互补。已出版相关专著及校本教材共39册,100多篇论文刊登于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并在省内外辐射、推广。学校形成一支“教学有品质、教育有品格、科研有品位”的智慧型教师队伍。
(3)营造民主开放与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
从学校层面来看,《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成为学校课程变革的突破口,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并提升了文化内涵,内蕴一种倡导课程民主,尊重儿童个性,具有丰富的学习样态,促进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百年连小用宽厚的底域托起孩子美好的未来。家长和社会也加入了支持儿童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行列。十年来,学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800余项,《“慧玩”主题学习》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首批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积累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各年级儿童研究院用学习报告记录学习过程;儿童和教师共同研发的《“慧玩”主题学习》活动教材丛书2017年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指导中心核心成员撰写的专著《“慧玩”主题学习密码》已完成初稿即将付印;2016年5月,加入江苏省“智慧教育”联盟学校,并参加首届“高峰论坛”,儿童学习活动自主设计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介,并在连元教育集团,甘肃省肃州区近十所学校、新疆阿合奇团结小学、深圳龙城小学等友好兄弟学校,与台湾新北市大丰小学等四所学校建立的两岸联盟学校等文化交流中推广辐射。此外,来自京苏粤校长培训班、武汉“教育家行”等全国各地教育代表团共计3500余人次,纷纷前来学习该成果的经验。多家纸媒和电子媒体对该教学成果进行了广泛报道。
前瞻与反思
在后续的研究中,学校将进一步向儿童开放课堂,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自主设计”理念的全学科渗透,让儿童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学习常态,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现代教学改革,叶澜提出:把课堂还给儿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生机。“儿童学习活动的自主设计”实验项目不仅让儿童学习转型,帮助每个孩子成为童年里最快乐的自己,也让教师在行走中改变,成为课程研发的积极实践者。学习方式的变革,孕育着儿童完整的美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