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映照课堂,科研赋能教师
10月14日上午,梁溪区“课题进课堂”项目推进活动在扬名中心小学举行。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登珲、无锡市教育科学院原所长包智强、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所长魏星、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研训部主任朱玲芹、伏志瑛、梁溪区各小学教科室主任和区域内无锡市“课题进课堂”项目学校的教师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汇报现场:项目研究的现实与展望
扬名中心小学副校长陈蓉欣首先向与会人员致欢迎辞,接着从学校“课题进课堂”项目《建构“素养课堂”:教师课程力提升的实践研究》的目标指向、项目内容、实践举措、阶段成果、未来展望等方面向与会人员作了详实的汇报。陈校长表示,学校努力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实践现场:助力探究的萌芽与生长
课堂展示环节,数学组顾银老师和音乐组宫德才老师分别向大家呈现了精彩的研讨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来和我划船》。顾老师以探究理念指导教学设计,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了有梯度的探究任务,创设了有成效的探究支架,组织了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走向学习纵深。宫老师营造了“低利害”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旋律节奏的差异品析、创作意境的深层感悟等教学活动,支持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学生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灵动,呈现了“真探究、乐协作、善分享”的课堂样态。
研究现场:聚焦问题的思辨与求证
在两位老师上课的同时,观察组的成员们手持课题组开发的《扬名中心小学“学科探究文化”进课堂观察量表》,从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文化引领三个维度对两堂研究课展开了专业观察、精准评价。课题组在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合作探究、表达体验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表,用答题器实现了现场问卷的即时收集。在随后进行的现场沙龙中,项目观察组、调查组的成员带着实效观察的思考、现场统计的数据,与备课组的成员进行了观点碰撞,以此来诊断教师的教,优化学生的学。
指导现场:高位发展的引领与期待
研讨活动之后,与会的专家对本次活动作出了细致评点。魏星所长赞赏学校从经验型教研向实验式教研的转型,鼓励老师们用课题的理念有意识地干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课堂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刘登珲教授揭示了活动现场所展示的“探究”这一教研文化,指出探究走到哪里,我们的课程就走到哪里。包智强所长以贯穿课堂的“思维”切入,强调了思维的起点、生成点。朱玲芹主任充分肯定了学校课题研究现场的真实、灵动与典型,同时也期待学校的课题研究团队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活动体现了扬名中心小学项目研究团队“据于现场”“立足实践”的教科研意识。项目组在对“素养课堂”内涵及要素的研究基础上,以“学科探究”为主题开展了这次活动,通过先期构想、课堂实践、现场分析、理论解释等环节探寻“学科探究”背后的学理和逻辑,为项目研究提供实践依据,也为课堂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映照课堂,科研赋能教师!期待更多富有生命力的课题在课堂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