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区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针对当下区域中小学教育集团全覆盖和历史学科即将恢复参加中考的新形式,以《新课程标准》和《梁溪区中小学“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实施意见》为指导,以“梁溪教师发展课程”为载体,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聚焦历史课堂教学转型,聚焦教育集团历史学科团队建设,推动历史学科高地建设,提升区域历史教学质量,促进集团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二、工作目标
推进历史课堂转型: 以“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为指导,学习、诊断、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建构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样态,有序、扎实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转型。
探索集团化研训模式:以“区域教育集团”为基础,探索点、线、面三位一体立体研训新体系,形成学校、集团、区域历史教研“共建、共研、共进”的集约发展。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发展课程”为载体,结合学科专任教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实际需求,创新培训路径,点燃和激活教师发展的内动力,形成一支充满活力的历史教师梯队。
三、工作思路
1.根据《支持儿童深度学习:区域学校教学变革的行动研究》和《学科实施指南》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扎实、强力推进课堂教学转型工作。
2.根据建立集团调研周的要求,深入各集团一线进行调研,推动集团校在学习、诊断、研究课堂的基础上,完善校本实施方案,展开主题教研,抓好行动研究,并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带动课程教学文化的建设。
3.做实做细教学五认真。在区域教育集团全覆盖的背景下,继续关注教师备课,提升备课和课堂实践匹配度;继续抓好作业改革,挖掘作业背后的教育价值,倡导教、学、测一体化;继续抓好上课,特别关注学习活动设计,在思维的发展中走向深度学习;继续抓好学生辅导,强调学生和学情研究,进而提升差异教学品质。
4.针对历史学科恢复参加中考的新形式,建立中考研究指导小组,深入调研各校现有历史教师师资情况和教学情况,加强对质量薄弱学校的教学调研,推动区域内历史教学质量提升。
5.积极探索历史学科高地建设。各集团要挖掘与培植历史学科高地学校,持续举办“学科团队名片展示”活动,提升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水平,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到学科建设上来。争取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历史学科高地学校。
6.推动研训方式转型。以集团为单位,大力加强研训工作。立足质量提升,服务集团基于“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区域教学主张,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探索教学改革新样本。积极参与区域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和自主学习资源库,加快推进历史智慧教育共建共享。
7.以“梁溪教师发展课程”为中心,根据历史学科专任教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型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实际需求,分类制定各层次教师培养发展规划和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创造性地研发教师发展课程内容,努力建构序列化、体系化研训模式,为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历史专业教师团队提供切实保障。
8.强化教育科研引领。以课题为载体拉动整体性教学改革,鼓励和发动历史教师围绕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支持儿童深度学习:区域学校教学变革的行动研究》,开展切合各校实际具体研究,并逐步确立各集团校自主研究主题,鼓励申报省级规划或省教研室课题,打造集团特色。
四、具体工作安排
周次 | 日 期 | 主要内容 | 备注 |
准备周 | 8.27-8.31 | 制定学期研训方案 | |
1 | 9.3—7 | 中学各学科教研员会议 | |
2 | 9.10—14 | 梁溪区历史调研 | |
3 | 9.17—21 | 各校学科组长会议、区级教学研讨暨戴文君工作室活动 | |
4 | 9.24—28 | 省教育学会论文上交 | |
5 | 10.1—5 | 国庆放假 | |
6 | 10.8—12 | 梁溪区历史教研活动 | |
7 | 10.15—19 | 梁溪区历史调研 | |
8 | 10.22—26 | 初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公开课研讨 | |
9 | 11.5—9 | 新课标及乡村骨干教师培训 | |
10 | 11.12—16 | 期中考试 | |
11 | 11.19—23 | 课题组活动《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生态环境教学研究》 B-b/2016/02/77 | |
12 | 11.26—30 | 历史学科高地活动 | |
13 | 12.3—7 | 新课标及乡村骨干教师培训 | |
14 | 12.10—14 | 梁溪区历史调研 | |
15 | 12.17—21 | 历史学科高地活动 | |
16 | 12.24—28 | 梁溪区历史教研活动 | |
17 | 12.31—1.4 | 期末复习 | |
18 | 1.7—11 | 期末考试 | |
19 | 1.14—18 | ||
20 | 1.20-22 | 学期结束工作 |
注:以上活动均以正式通知为准。
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历史学科组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