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8-06-27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及市区教研室有关工作精神;以“研究、指导、服务”为主要职能,以课程建设、主题教研、团队建设为突破口,继续探索区域融合背景下的教研方式,突出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注重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性,努力提升教研水平,促进师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奠定梁溪区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个基础——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常态体育课

  两个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三项措施——课程建设、主题教研、团队研修

  三、工作措施:

 (一)课程建设

  1、常态体育课程: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常态体育课”主题研讨,规范常态体育课程,引导学校逐步形成“平实不平淡、自然不自流、简约不简单”的“新常态体育课”.

  2、校本课程:指导学校立足校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学校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建设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

  3、一体化课程:关注中小学各阶段体育课程衔接,引导体育教师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质为主线开展体育教学,积极倡导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尝试开展“田径教材”一体化教学课程建设,完成“田径教材”一体化教学设计。

  4、课题研究:做好省教研课题《有效提升区域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研究 》结题工作;努力推进《体育教师预防学生体育伤害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在体育课堂有规范保障的情况下,挖掘区域学校近三年体质健康大数据,以数据实证来引领区域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为有效提高区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区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主题教研:

  1、项目选择: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平常教学遇到问题——小场地体育教学,结合“核心素养”要素,以田径教学为例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场地田径教材教法”常态体育课主题教研。

  2、主题活动:

 (1)专家引领:邀请专家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常态体育课”主题讲座,从理论、案例重新建立教师常态体育概念。

 (2)教学实践:在城中小场地小学、中学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讨,实地观摩小场地学校课堂教学。

 (3)案例研讨:进行区域小场地学校教学案例专题研讨,集思广益,抱团互助、资源共享,指导小场地学校开展有效教学。

 (三)团队研修:

  1、骨干、青年团队:充分发挥区域骨干教师辐射作用,促进我区青年体育教师快速发展。继续加强区中小学体育骨干、青年教师团队活动,通过理论研讨、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加快提高体育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有效地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成长。

  2、学科中心组:成立以区教研组长为主体的区中小学体育中心组,充分发挥区协作片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的骨干指导作用,组织区域之间的学校体育工作交流,构建我区体育学科团结和谐、协同高效的教研机制。

  3、教学竞赛:本着以赛带练、以比促进的原则,结合市教科院及本区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工作任务,开展优秀课、基本功、专业技能评比等教学业务比赛,充分发挥学习、参与、交流作用。

 (四)质量监控:

  1、教学工作调研:继续开展区域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现状调研,为建立我区体育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找寻依据。调研内容:《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情况(计划制订、备课情况、考核项目及要求)、课堂教学 。

  2、教学质量监控:在做好常规教学质量监控基础上,继续重点监控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新上岗三年内青年教师全覆盖听课及新上岗五年内青年教师学期教案评比交流,并将组织校本教材优秀单元计划设计评比。

  3、体育中考指导:总结提炼体育中考成绩优秀学校的经验与方法,在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让各校结合自己情况,做出最佳迎考方案,争取优异成绩。


创建时间:2020-04-29 14:38:40
来源: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