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做思共生特征,推动科学课堂转型
为贯彻“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区域教学主张并真正内化于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学科教研品质,推进区域科学教学的高水准发展,5月25日上午,南湖小学举办了题为“彰显做思共生特征,推动科学课堂转型”的梁溪区小学科学学科高地建设观摩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研讨推进会。
会议由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研训员张慰徛老师主持。南湖小学的两位科学老师做课堂展示。
丁红雅老师带领可爱的一年级小朋友走进美丽的南湖校园,走进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小朋友们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猜一猜、画一画、想一想,在童趣满溢的观察实践活动中构建出植物的知识框架,激发出强烈的探索欲望。
宿丽君老师巧妙地以“一个小青桔”为载体,指导三年级的孩子经历了初步观察→再次观察→深入观察的过程。孩子们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发现了小青桔的许多“秘密”。
孩子们专注投入的表情,落落大方的发言,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赢得了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更获得了一种参与深度学习、融入科学探究的真实体验。
课后,南湖小学的张卫锋书记从“师资队伍有保障、课堂研究有抓手、拓展课程有品质、学生活动有成效”四个方面分享了科学学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最后,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季荣臻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他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两节课不仅贯穿了“观察”这一主线,还隐藏着一条暗线,即不仅教授科学知识,还渗透科学能力、科学精神。他指出,学科高地建设应该以“做思融合”为具体抓手,努力追求科学素养的草根化表达,科学课堂的精准化教学,科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科学评价的合理化操作,从而打造高品质科学课堂,培养高素质科学教师。
学科高地的建设和“深度学习 思维课堂”的教学主张为学科发展和教师成长创设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我们相信,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科学教育的前景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