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第二学期化学研训计划
梁溪区中学化学学科教研工作意见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引领,以《中考说明》为依据,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加强对教研职能(研究、指导、服务、管理)操作化探索,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为梁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围绕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这一中心,深化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做好区域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与大数据的作用,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领军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以“四层四翼”为核心的学科化研究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中的四个圈层环环相扣、层层叠加,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则是对未来发展所需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在注重化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模块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2.实施以“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切片化改良
我们提出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高效课堂的范式,主要由以下四个动力系统构成:
硬件系统——研制高效科学的活动单。
组织系统——建立班级学习活动小组。
操作系统——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
保障系统——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对上述系统进行断层扫描,梳理出问题“病灶”,并以“效益提升”为目标进行改良,下学期重点就“分层学习”、“评价促进”进行系统研究,这是一个长期而又价值的工作。
3.推进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校本化教研
以学校内规范练训练时点为周期,精心设计、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目标的制定、任务的分解、责任的落实,并留下校本教研的“痕迹”,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和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
以学校间质量调研数据为依据,做好学校间各知识点与技能的分析,发现好的做法,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策略。
过去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定位准确,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4.搭建以“全面服务”为核心的多元化平台
备课组长平台。我们将备课组长为核心,制定整体计划,研究考试命题方向,编拟模拟训练试题,组织难点科研攻关,制定阶段教学预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教研活动平台。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成长,部署复习方略,交流复习经验,推广高效课型与专题策略。
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备课组长会议、电子邮箱、梁溪化学群,交流复习情况,共享模拟考、中考信息,复习科研攻关成果等。
质量监测平台。定期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进行反馈性检测。
同层交流平台。为备课组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供方便。
流动服务平台。根据学校需要,组织有关人员上门指导,面对面交流,个性化服务。
附表:
2016~2017年度下学期教研计划
月份 | 主要活动安排 | 地点 |
2 | 1.各校调研 2.学科组长会议 | 各学校 发展中心 |
3 | 1.各校调研 2.一模卷命制 | 各学校 发展中心 |
4 | 1.一模卷审卷 2.各校调研 3.金钥匙竞赛 4.梁溪区第一次模拟考试组织、阅卷与质量分析 5.二模卷命制 | 各学校 发展中心 |
5 | 1.梁溪区第二次模拟考试组织与质量分析 2.薄弱学校强化调研 | 发展中心 各学校 |